乡愁的现代诗欣赏【6篇】

时间:2023-12-01 00:12:43   浏览:35331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乡愁的现代诗欣赏【6篇】,欢迎品鉴!

现代诗《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围绕主旨——并列(板书)

(2)时序延伸——递进

说明:

(1)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现代诗二首《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现代诗:丢失的乡愁

余光中笔下的乡愁

令多少人流着思念的泪

醉倒其中

诗人的乡愁还停留在彼岸的时空

沉浸在一枚邮票牵系的这头与那头

古老的岁月里

乡愁是小村暮色炊烟升起后

有人一声声唤着晚归的孩童

乡愁是儿时的玩伴

今夕不知漂泊在何处

消逝的记忆中

乡愁是母亲那双粗糙的手

切切的缝下一行行细密的针脚

是父亲额头深深的皱纹

期盼着旱季里那场久等的甘霖

乡愁是那缕带着故乡泥土气息的春风

在三月里

载着芊芊柳絮漫天飞舞

乡愁是母亲煮的.粗茶淡饭的味道

是故人远来带着乡音的一句问候

乡愁是你明明归心似箭

却又无法成行的无奈和凄苦

乡愁是月影下那间斑驳的老屋

是房前屋后的田地和树木

乡愁,是睡在童年里不愿醒来的一个梦

今时今日,除了一票难求

我们还有多少思乡的忧愁

乡愁已是个久远的传说

是谁,偷走了游子心中

流传了千年的那份伤感而美丽的情愫

那一缕乡愁现代诗

我那童年的风筝还在天空中飞吗

满载着我新奇的梦幻

伴着那流云悠悠

我那少年的期盼还在泥土里长吗

一本本诱人的小人书

让我在故事里游走

我那初恋的"姑娘你过得还好吗

明眸青睐的深情啊

至今还在我的梦里头

我那老母亲依偎着盼儿的老榆树还在吗

那迎风飘飞的白发

一根根都颤栗着思念的节奏

我的亲朋我的恩师我的战友啊

可还记得你们温暖的援手

让我在故乡的岁月

过得那么美好过得那么富有

还有那村口的小河

我曾和小伙伴们光着屁股捉泥鳅

还有那白胡子的老爷爷

笑眯眯的神情让我总猜不透

还有那露着雪白乳房喂奶的二嫂子

让我一不小心偷看到就会莫名的害羞

还有,还有······

那一缕乡愁就是李白的酒

我在繁华的都市却找不到月光的温柔

那一缕乡愁就是东坡的词

可怜华发早生而我却如浮萍漂游

那一缕乡愁就是父亲的蒲扇

在炎热的夏夜为我轻挥凉风飕飕

那一缕乡愁就是妈妈的味道

穿越千山万水始终诱惑着儿女敏感的舌头

那一缕乡愁就是炊烟里的呼唤啊

“回家了——吃饭了——”

如若今生能再一次听到

我一定会笑着泪流······

关于乡愁的现代诗分享

诗歌一: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二: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会老去

诗歌三:家乡的小溪

闲瑕时常把过去回忆

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小溪

曾记得十岁左右的年纪

那时的天也蓝水也绿

春天的暖风徐徐

和大人们挖沟引水

让小溪的水流到田里

伴着秧苗一起长

心里有说不完的喜

现在体会那时的我

才真的叫做无忧无虑

炎热的夏季

挽着裤腿儿去趟小溪

渴了捧起溪水就喝

喝到嘴里甜到心里

哪顾水中带着泥?

最快乐的要算是——

在水中摸到了鱼

收获的金秋

清澈的溪水处处见底

更引起了对小溪的神谜

和几个小伙伴突发奇想

顺着溪流上寻它的发源地

走啊走啊

走到了太阳西

走到了山根下

走到了深山里

天黑了惊动了大人们

才把我们接回家去

最美的还是冬天的小溪

在冰上我们有好多游戏

划冰车打冰嘎儿

互相比起了单腿儿驴

玩够了冰车玩爬犁

孩子们个个笑嘻嘻

啊!家乡的小溪!

你是那样的美丽

童年的快乐时光

全都伴给了你

如今你照样不知疲倦的流啊

流淌着多少人动情的回忆

我爱你!家乡的小溪!

诗歌四:我的思念是圆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诗歌五:月之故乡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诗歌六:月与乡愁

我的月亮憔悴地挂在

故乡苍白的颈项

露珠上光影圆润了阿婆

一脸的沧桑和记忆

直到被晨鸡颗颗叼起

吞进时光的胃里

我在记忆中屡屡翻起

一篇一篇的月影

从阿婆的幼时直到

墙上的黄昏这月亮

已在我的眼中幻化成了

故乡阡陌间的任何一个晨昏

蓑衣斗笠淌下的.是什么?

是我认定的月亮的泪啊!

我在这泪水中

睡进了故乡的月影

那鼾声也变成了方言的遗韵......

诗歌七:故乡

淡远的天空下

凋谢的梨花瓣

飘落在小溪的两旁

耸立的山峰

回荡着片片沉寂

乡村小道上的卵石

蕴育着明晨的清馨

黄昏深处

徘徊的老态龙钟的身影

被落日拉得老长老长

在那嬉耍的孩提时代

我曾怀着稚嫩的梦想

在美好的愿望中飞翔

而今

那往日的故乡

被岁月的尘埃

掩埋在朦胧中

开始悄然消散

诗歌八:奔月

与你同样莹洁的春梦

都稍纵即逝?

而你偏不顾一切,投向

不可及的生命之源

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

犹有寂寞伴你千年

为什么巍峨的山岳

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

你轻扬而去了吗

一个美丽的弱音

在千百次演奏之中永生

乡愁的现代诗欣赏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家乡改变了许多。天然气替代了土灶;小楼房替代了茅屋;汽车替代了步行;宽敞的公路替代了小路;很多土地被转让出去种上了水果、树木。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闲暇之余,喝点小酒,玩点小牌,甚至还可以出去旅游。但不知怎的,我依然怀念以前的炊烟、土地、小路、稻草人……

——前言

(一)炊烟

曾经,故乡的炊烟是一条长长的

丝线。一头是我,一头是故乡

多少次,想家的时候

我会顺着它牵引的方向

准确找到家的位置。哪怕是

风高月黑。如今

楼房统一收购了茅屋,天然气并吞了土灶

没有了故乡的炊烟

我常常迷路

(二)土地

爱了麦子一辈子的土地,开始

移情别恋。迷上了

草莓的性感、葡萄的`妩媚

并请来了很多仆人侍候她们

可她们很娇贵很小气,动不动

就伤风感冒、吃药打针

俨然没有麦子朴实、大气

土地有点想麦子了

如果麦子还在的话,五月了

该到她分娩的时候了吧

(三)公路

做了大型的美容手术之后

小路不再是小路

变得又光生又华丽

人们在路边喝茶、晒太阳、冲壳子

猫啊,狗啊,和一帮小孩在做游戏

只是,这条路上

再也见不到那个老汉唱着

依依呀呀的川剧,牵着牛

慢慢悠悠走过的身影

(四)稻草人

那个黄昏,赶走最后一只麻雀之后

稻草人开始退隐江湖

我后来找过他

在他呆过的地方站立了很久

他是我童年的伙伴

听我讲过许多故事

也和他一起玩过过家家

他是我的新郎,我是他的新娘

我至今后悔那次重重地打了他,因为

他怎么也不肯抱我入洞房

(五)捉泥鳅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

田边的稀泥里依然有泥鳅

只是,哥哥他有做不完的事

养鱼、喂猪、卖饲料、开茶铺

再也没有时间带我一起捉泥鳅

“那次大雨之后,满地是泥鳅

我在前面捉,你端起盆子后面接

把我们家的小水缸都装满了。”

哥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一直望着前方笑

我的思绪顺着他的眼光

飘到了很远

很远……